close

  中新社北京3月27日電 (記者 婁曉)“華文教師既是語言知識的傳授者,更是中華文化的傳播者。教師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華文教育的發展質量和發展水平。”日前,中國國務院僑辦副主任馬儒沛就華文教育現狀與發展接受了中新社記者的採訪。
  馬儒沛透露,“每年參與國務院僑辦各類專題培訓的海外教師已超過1萬人,同時,我們還從國內中小學一線選派800多名優秀教師赴海外重點華校長期任教,開展示範教學,兼顧培訓當地華文教師,有利促進了華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2013年10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訪泰國清邁崇華新生華立學校時,對華文教師的工作給予很高的評價。他表示,華文教師是一項崇高的職業,華文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
  “我們的外派老師拋家舍業,有的甚至不遠萬里奔赴華文教育工作第一線,承擔著繁重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卻始終兢兢業業,無怨無悔。”馬儒沛說,他們是新時期華文教育戰線“最美的人”。
  馬儒沛表示,目前華文教師數量不足、專業素質不高、流動性較大等問題一直是束縛華文教育發展的“瓶頸”。針對這一問題,國務院僑辦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情況專門制定了相應的培養培訓方案,每年設置若干教材教法、漢語言文化、普通話正音等專題,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方式大力開展面向現職華文教師的系統培訓。
  同時,國務院僑辦還通過函授教育、遠程教育和提供獎助學金等方式,招收中青年華文教師和有意從事華文教育工作的華校初、高中畢業生到師範類院校攻讀漢語言文學、華文教育等專業的專科、本科,為華校打造具有較高學歷層次的專業骨幹教師隊伍。目前,這類在校學習和已畢業的學生近千名。
  據悉,分佈在世界各地的中文學校現有1萬餘所,是當地民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學習中文、瞭解中華文化的重要渠道。馬儒沛介紹說,國務院僑辦針對華校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問題,推出了華文學校幫扶工程,包括評選表彰華文教育示範學校,設立“華星書屋”等。
  針對記者關於華文教育“難”在哪裡的提問,馬儒沛坦言,華文教育的基礎仍較薄弱,表現為華文學校辦學經費緊張,缺乏適用當地國情、教情的“本土化”教材,合格華文教師匱乏等。
  “事實上,華文教育發展的內生動力還不夠‘強勁’。”馬儒沛指出,華文教育源於廣大僑胞的內在需求,其發展動力歸根結底也要來自華社。近年來,海外僑胞對華文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有了很大提升,各種呼聲也很高,但是,許多僑胞參與華文教育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還不夠,對華文教育的內在需求還沒有全部外化為實際行動。
  面對“圈內熱,圈外冷”的現象,馬儒沛強調,需要引導更多社會力量特別是有實力的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參與華文教育、支持華文教育,共同做好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族事業和功德無量的慈善事業。(完)  (原標題:馬儒沛贊華文教師是新時期華教工作“最美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l64qlimm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